看中就上
定了!温州今年上半年GDP预计冲上4900亿——这数字搁两年前,谁能想到"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能把经济增速提到14.4%?全年破万亿的呼声现在传得满街响,要是真成了,浙江"三哥"的位置可就坐得稳当了。
您知道吗?这增速可不是靠虚胖堆出来的。上周我在温州乐清调研,路过柳市镇的低压电器城,一家做智能断路器的企业老板老陈正忙着装车发货:"上半年订单涨了60%,连德国西门子都派人来谈合作。"像老陈这样的"小巨人",乐清有137家——他们把传统的"小开关"做成了"工业大脑",单台智能设备能替代10个工人,良品率从89%跳到98%。这哪是传统制造业?分明是"老树发新枝"。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温州人爱闯荡是出了名的,可这波增长的主力不是跑外地的温商,反倒是扎根本土的"创二代"。2024年温州民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企业家创办的企业贡献了全市41%的GDP增量,他们把直播带货玩进鞋都(温州鞋革产业集聚区),用区块链管起泵阀(通用机械产业)的供应链——老辈人卖皮鞋靠走街串巷,现在年轻人卖皮鞋能追踪到全球每双鞋的碳足迹。
但问题也来了:这么猛的增速能扛多久?我翻了翻2023年的数据,温州规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传统产业占比还超55%。上个月去瓯海区参加纺织展,有位老板叹气:"棉花价格涨了20%,订单却少了15%——国外快时尚品牌都在转去东南亚。"这就像挑着担子跑马拉松,一头是传统产业的"老扁担",一头是新质生产力的"新背包",哪头偏了都得栽跟头。
您是否想过,温州的"万亿梦"到底靠什么托底?是柳市电器城的智能升级,还是瓯北泵阀的集群效应?或是像苍南印刷业那样,把"中国印刷城"的招牌擦得更亮?
老话说"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现在的温州人更懂"先手棋要下在实处"。从"小商品大市场"到"新质生产力",从"走遍千山万水"到"智联全球网络",这座城市的韧性从来都在——就像楠溪江的水,看着温柔,撞在石头上照样溅起丈把高的浪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温州# #浙江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