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那么美好
![]()
突然要盖3座300米高楼,写字楼够用了吗?
这消息一出,朋友圈炸锅。
有人兴奋:城市终于要有天际线了;有人发愁:空着的写字楼还没租完,又来三座,租金是不是还得降?
别急,先看清政府的小算盘。
温州这回不是单纯堆高度,而是把高楼当“吸铁石”。
翠湖CBD、青龙湖科创中心、霞飞邻里中心,名字听着拗口,但目标一致:把在外做生意的温商总部拉回本地,顺带把上下游企业也打包带回来。
简单说,就是“盖楼引凤”,不是“盖楼炫富”。
可现实有点尴尬。
温州写字楼空置率不低,好地段50元/,差一点的30元都租不掉。
服务业占比虽然升到58%,但高端的金融、设计、IT公司数量还是少,撑不起太多甲级写字楼。
现在一口气再来三座,相当于在已经吃饱的饭桌上又端三盘硬菜,得想办法让人动筷子。
政府也懂,所以拿地时就留了后手:想拿超高层地块?
可以,但必须承诺引进总部企业,税收得达标。
这招算“捆绑销售”,逼开发商不光盖楼,还得负责招商。
效果如何,得看温商给不给面子。
毕竟,总部搬回来,不光看楼高不高,还得看政策实不实、人才留不留得住。
短期看,这三座楼大概率会经历一段“空窗期”。
但长远想,如果真能引来几家像样的总部,把产业链上下游带活,温州就能从“皮鞋+炒房”的老标签里跳出来,变成有现代服务业、有科创氛围的新城市。
到时候,租金涨不涨,就看楼里的公司值不值钱了。
一句话:楼是死的,人是活的。
温州这次赌的是“人回来”,不是“楼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