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夏
1949年前,温州三区皆属于永嘉疆域。1949年温州市在永嘉县城成立;1958年,永嘉把瓯江南岸全部给温州市,永嘉县府从瓯江南岸迁到北岸上塘;2001年,永嘉把七都给温州市。
老永嘉人聊起这段历史,总爱用“一家人分了家,日子却过得更红火”来形容。就像我爷爷,今年89岁,记性不大好,唯独对1958年那次“搬家”记得清楚。他常坐在楠溪江边的老樟树下说:“那年头,瓯江南岸是‘城里’,北岸是‘乡下’。县府要从上塘迁过来时,我爹挑着一担家当,带着我娘和三个娃,坐了半个钟头的木船过瓯江。船老大喊‘永嘉人要在北岸扎根咯’,一船人都笑,笑着笑着有人抹眼泪——南岸住了几代人,舍不得啊。”
其实那会儿上塘真就是个小地方,一条老街,几间土坯房,县府刚搬来时,办公都得借老乡的祠堂。但爷爷说,那时候的人有股劲,干部带着老百姓修路、盖房、开商店,没几年,上塘就有了县城的样子。他在新盖的供销社当售货员,每天最忙的时候,是南岸来的温州人过江买东西:“温州城里工厂多,工人有钱,但缺山货;我们北岸有笋干、茶叶、楠溪江的溪鱼,一到赶集日,瓯江的渡船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温州人喊‘永嘉佬,便宜点’,我们回‘温州客,多买点’,吵吵闹闹都是生意,也是交情。”
2001年划七都时,我爸刚在温州开了家小五金店。他说那天听广播里说七都归温州了,心里咯噔一下:“七都那地方我去过,江心小岛,以前永嘉人在岛上种橘子,温州人夏天去摘橘子吃,划着小舢板比赛,谁快谁先摘。现在划给温州了,以后摘橘子算不算‘出县’?”结果第二年,温州就修了七都大桥,我爸开车去送货,发现岛上盖起了新厂房,不少永嘉老乡在里面上班,“老板是温州人,工人是永嘉人,发工资时用温州话算账,吃饭时一起啃永嘉麦饼,哪分什么你我。”
现在我常带孩子去瓯江边玩,指着南岸的温州高楼,北岸的永嘉青山,告诉他:“以前爷爷从南岸搬到北岸,是为了让家更好;现在永嘉和温州就像两棵并排长的树,根在同一片土里,枝丫往天上长,互相挡风雨,也互相晒到太阳。”永嘉有楠溪江的水、古村落的墙,温州有动车的速度、商城的热闹,永嘉人去温州上班,温州人来永嘉吸氧,周末楠溪江边的农家乐里,一半是说温州话的,一半是说永嘉话的,菜端上来,都是瓯江两岸的味道。
总结:行政区划的线会变,但人心的线不会断。从永嘉到温州,从“一家”到“两家”,变的是地图上的边界,不变的是同饮一江水的情分,和一起把日子过红火的劲头。就像瓯江的水,不管南岸北岸,终究要向东流,奔向更开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