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被誉为“浙南第一礼堂”的温州育英大礼堂,在闲置多年后正悄然蜕变,将转型为融合青年潮流与城市记忆的“Well Well Park”(活力公园)。
这座由温籍台胞何朝育、黄美英夫妇于1992年捐资兴建的文化地标,承载了众多温州市民的青春记忆。如今,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老建筑正被注入新灵魂。
01 跨越海峡的桑梓情深
1992年2月,何朝育与黄美英夫妇捐赠1000万港币,在原温州师范学院兴建这座高规格礼堂。夫妇后续追加捐赠200万港币,配备了当时浙南地区最先进的中央空调与专业音响设备。“育英”二字,取自两位捐赠者名字的最后一字,既饱含对故土的眷恋,更寄托着“培育英才”的期许。
02 浙南文化殿堂的辉煌
上世纪90年代,育英大礼堂是温州当之无愧的文化“封面”。作为浙南最大的多功能礼堂,这里承办过无数重要文艺演出、电视直播节目与校园盛典。
从高校文艺汇演到全市性庆典活动,众多温州人的青春记忆与这座建筑紧密相连。这里见证了无数温州人的重要时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03 从沉寂到重生
随着温州大学主校区迁至茶山,学院路校区转为继续教育学院使用,育英大礼堂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记者日前实地探访发现,礼堂周围杂草丛生,前方空地改为临时停车场,整体呈现破败景象。
去年,鹿城区政府收购了学院路附近闲置的8栋建筑,其中包括育英大礼堂,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这些老建筑。
04 保留记忆的创新改造
2025年5月,温州此间双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标育英大礼堂运营权。该项目负责人强调:“我们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为老建筑注入新灵魂。”
改造项目定名为“Well Well Park”,寓意“活力公园”,旨在与邻近的双井坊项目形成品牌联动。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200平方米,规划三大特色:嵌入式花园设计、多元商业业态和历史记忆保留。
05 延续捐赠初心
改造消息公布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呼吁“改造需慎之又慎,尊重何氏夫妇捐赠初心”,也有老一辈市民担心青春记忆被冲淡。
项目负责人表示:“发展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让历史在当代活起来。”街道工作人员何飘霞也表示,何氏夫妇捐赠礼堂的本意是服务家乡、培育人才,如今通过改造让其重新服务市民,正是对这份初心的延续。
根据规划,育英大礼堂改造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前完工。从1992年奠基到2025年焕新,这座建筑的变迁恰是温州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
老建筑焕新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育英大礼堂的转型展现了温州在城市更新中寻找历史与现代平衡点的努力,让城市记忆以新的方式延续下去。
举报
